人工智能领域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通过!

最新信息

人工智能领域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通过!
2022-09-23 11:06:00
人工智能领域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9月22日在上海表决通过!
  9月22日上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省级地方法规。
  《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施行。整体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要素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应用赋能、产业治理和附则共六章七十二条。
  保障中小企业获得普惠的公共算力
  如何占领人工智能赛道高地,9月召开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不少行业专家都表达了对算力发展的关切。
  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未来算力网络就像今天的电网、通信网和高铁一样,一定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基础设施,为国家数字经济以及整个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胡厚崑建议AI先行,持续推进算力网络建设,形成全国范围的战略网络。他说,未来10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将会增长500倍以上,它将成为未来算力的最大增量。建议通过新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来形成人工智能算力网络。
  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也呼吁,打造深度覆盖、开放共享的数字基础设施。搭建数部平台,算力平台。支持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计算中心,方便园区内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自动记忆学习和物联网感知技术研发的各类计算和论证,形成云边一体、网存协同的新格局。
  回应市场关切,最新出炉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聚焦算力、算法、数据三大基本要素,提出要加强算力基础设施规划,推进公共算力资源平台建设。其中明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部门应当会同上海市发展改革、科技等部门制定公共算力资源供给办法,推动公共算力资源平台建设与利用,加强算力科学调度,通过算力奖励等方式,为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提供公共算力支持,保障中小企业获得普惠的公共算力。
  设立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
  如何规范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一直是大众关心的热点。对此,《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上海要形成敏捷治理的制度供给体系。其中包括,统筹发展与安全,健全人工智能发展法规体系、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强化制度供给,推动人工智能地方立法,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安全风险、社会规则等方面研究等。
  上述任务在《条例》中得到落地。作为一大创新亮点,《条例》明确设立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发挥其在人工智能领域伦理规范方面的作用。
  据了解,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履行的职责包括制定伦理规范指南、推动参与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伦理重大问题研讨和规范制定; 对涉及生命健康、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潜在风险开展评估等。
  同时,《条例》还立法确立了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底线,明确相关主体开展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定,增强伦理意识,并不得从事相关禁止行为。比如禁止提供危害用户人身或者财产安全、侵害个人隐私或者个人信息权益的产品和服务;禁止利用算法技术实施价格歧视或者消费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实施垄断或者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等。
  助力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技术,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上海出台《条例》有何深意?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上海力争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4000亿元。
  在此背景下,AI建设热潮已席卷全城上下,部分区域已先行发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近期发布《临港新片区大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行动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和“临港新片区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行动方案》明确,临港新片区力争到2025年,相关产业规模攀升至500亿元,努力建成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国家人工智能产业重要集聚地。
  “《条例》是上海继《上海市数据条例》后的第二部数字经济领域地方法规,将有力支撑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助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表示,此次立法立足于促进法的基本定位,注重创新性和引领性,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推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人工智能领域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通过!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